凯时KB88茶叶的栽培技术十篇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10 17:07:40

  凯时KB88茶树是多年生作物,茶园必须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带等天然屏障。坡地种植茶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脊、山顶之间要留有自然植被,减少水、土、肥的流失。

  采用单条或双条栽(大行距1.5m,小行距33~40cm)方式种植,丛距20~30cm,每丛1~2株,每亩栽苗4000~8000株。种植茶苗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扶正茶苗,踏实根部土壤,同时浇足定根水,培土壅根,必要时对符合要求的茶苗进行第一定型修剪和行间进行覆盖。

  茶园浅耕,一般是指深度不超过15厘米的耕作。改善土壤的通气和透水状况,消除茶园的杂草,茶园浅耕除草。

  新建茶园,若是采用“条状深耕,回填表土”的方法开垦的,要争取在建园后头二、三年完成茶园行间的土壤补耕,

  在低山、丘陵和易受干旱影响地区的新建茶园, 一般不应主张间作高杆作物, 只能间作矮杆的豆科作物做保肥。

  茶园行间铺草, 可有效地保持水土和抑制了杂草生长, 夏天可降低土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冬天可增加土温减轻茶树冻害。

  茶园在7-27、 9月的干旱季节, 能根据茶树的需水情况反时灌溉, 是增加夏、秋茶产量和提高其品质的关键措施。

  茶树在生长发肓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元素,但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又是有限的,且彼此之间还不平衡。因此,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和调节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素,以满足茶树的要求。

  其主要有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除此还有徽生物肥。有机肥料,虽然养分含量不多,但养分的种类却很完全,有机质地很丰富,是生产有机茶的必备肥料。无机肥料,虽然养分含量多,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都极有利,但对土壤和周围环境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为此,凡生产有机茶茶园,是不能施用化学合成的无机肥料的。

  发展有机茶生产是当代茶叶一个主攻方向凯时KB88,但不能一哄而起,而必须遵守客观实际,在不断开拓有机茶市场的同时,把有条件的茶场(茶园)先搞起来;其它暂时还没有条件生产有机茶茶场(茶园),先从绿色食品的茶叶抓起,即在肥料上,以有机肥料为主的基础上,适当搭配一部分无机肥料。

  就是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定向改变某些环境因素,使之不利于病虫的发生和为害,达到保护茶树防治病虫的目的。主要措施有:①发展新茶园时,选用抗病虫品种;②对假眼小绿叶蝉、茶白星等危害芽叶的病虫,可进行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其发生;③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可减轻毒蛾、蚧类、粉虱等危害;④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可以减少鳞翅目和象甲虫类害虫和密度;⑤清理深埋茶树根下落叶及表土,可有效防治叶部病害及越冬害虫。

  就是应用各种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利用害虫的群聚性和假死性,进行人工捕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等。

  在充分考虑病、虫、草发生和所处环境,从茶园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项措施,强调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防治次数,选择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植物源农药。

  茶树最适宜的修剪期,是茶树根部营养贮藏量最多时候。茶树在年生长发育周期中,有两个阶段根部贮藏的养分最多:一是茶树从进入冬眠开始至翌年春茶发芽前,其贮藏养分逐步增多;二是春茶结束后到夏茶发芽前。为此,茶树修剪期,其别是茶树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的时间,一般可选择在2月中、下旬或5月中、下旬。

  其大体可分:幼龄茶树定型修剪、青壮年茶树轻修剪和深修剪,哀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等5种。

  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茶园和台刈后正在恢复的茶园。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在离地15~20cm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在栽后第二年3月上旬进行,在离地30~35cm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5cm处剪平;第三次定型修剪在定植后第三年春茶采摘后,离地45cm剪平,春、夏、秋辅以打顶。

  对象是成龄茶园。每年开春后进行一次,剪去树冠面3~5cm的枝叶,低山可在秋末冬初进行。

  春茶采后剪去树冠面以下10~15cm的细弱枝叶层,更新树冠,重新培育有效枝条,剪后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实行留叶轻采,以后实行轻修剪。

  用整枝剪或重修剪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的枝条剪去1/2或1/3,重新培育树冠,宜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用台刈机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枝条在离地5cm左右处全部刈去,重新全面塑造树冠。宜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台刈后只需二次定型修剪即可恢复树冠。

  其管理除了树冠本身的剪、采措施要运用得当以外,要注意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其别是重修剪和台刈茶树,在建造新的树冠时需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因此在修剪前应结合茶园的深耕改土施足基肥,在修剪后应注意追肥和防治病虫害。

  茶叶采摘。茶叶采摘是连结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一顶重要技术环节,其采摘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生长的兴衰、经济年龄的长短和茶叶产量的高低。因此,茶叶采摘必需尽量做到合理,以充分发挥这项措施的积极作用。

  [1]熊社春;黄立新;茶园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致富天地 2006.1期.

  金观音茶叶是由黄旦茶叶嫁接铁观音茶叶而形成的,较铁观音茶叶生长较快、枝叶茂盛、产量高。其茶叶不仅气味清香,观音韵强,而且含有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解渴、提神、醒脑、减肥美容、降低血脂、抗疲劳等功效。为了提高金观音茶叶的产茶质量,笔者根据金观音茶叶的生长特性,对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培育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地选择于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碧岭工区后山,该地无环境污染。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暖和,雨水充足,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20.5℃,降雨量1 800mm,空气相对湿度81℃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17℃,极低温-1℃,7月份平均气温28℃,极高温38℃,全年≥10℃,活动积温7 000℃,无霜期346d。试验地海拔高度523~546m,坡位下,坡向东,坡度为10°。建园之地前属荒山荒地,植被芒萁骨、五节芒、苦竹。土壤为酸性黄红壤,土层腐殖质层一般,肥力中等,pH值6.2~6.8,属Ⅲ类立地级的荒山荒地,适宜金观金茶叶的生长、金观金茶叶套种柿树的混交,试验面积4.0hm2。

  2.1 试验设计 2012年11月下旬开始规划,在碧岭工区后山山腰下栽培金观音茶叶柿树,种植面积4.0hm2,其中试验(A)金观音茶树套种柿树栽培2.0hm2,试验(B)金观音茶叶栽培2.0hm2。试验(A)金观音茶树栽培株行距25cm×25cm,每hm2种植90 000~100 000株,茶叶套种柿树栽培株行距6.0m×5.5m,每hm2种植300株。试验(B)金观音茶树栽培株行距25cm×25cm,每hm2种植90 000~100 000株。

  2.2.1 整地 2012年11月上旬开始整地,先把陡坡坡度9~10°的土地开垦填好茶园边岸。畦宽度100~110cm,在畦中挖条沟,沟深50cm×宽50cm。把穴面的表土挖在一边,再把沟中的黄红壤挖放在另一边,然后把原来的表土挖回沟中打碎,检去石头等杂物,并施一些过磷酸钙,与沟中土壤搅拌均匀,再将原沟中哇出来的黄红壤挖回覆盖畦面,让畦中的表土和肥料在一定的时间里发酵,促进穴中的土壤疏松,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

  2.2.2 苗木选择 金观音茶叶苗木选择优良茶树枝叶茂盛,叶片大革质,选择无病虫害的苗穗来采摘。苗叶穗条来源于铁观音茶叶发源地西坪镇尧阳村,苗叶苗木由本场购买在红墓工区扦插培育。苗木经过1a的培育,一年生茶苗生长平均高度达29cm,地径粗0.23cm,其茶叶苗木规格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苗木规定。

  2.2.3.1 栽培时间 2013年1月上旬,在下雨天之后,穴中土壤湿润后进行起苗栽培。种植前先将茶叶苗木和柿树苗木打黄泥浆(黄泥浆是用93%的黄红壤细土和6%的黄牛鲜粪便及1%的钙镁磷搅拌均匀后,再加水搅拌成黄泥浆)栽培。

  2.2.3.2 栽培方法 苗木种植时,埋土要比原来的苗径在地面上增加1~2cm厚,把穴面松土壅成面包型,这样种植后茶叶和柿树若气候长期干旱时,穴中的土壤不会干燥,茶叶苗木和柿树苗木不会被暴日鹪斐擅缒究莞桑或气候长期下雨穴中不会积水,不会造成茶叶柿树根系腐烂死亡。苗木栽培后,再用稻草覆盖放在苗木两旁,一般厚度3cm左右,这样可保持苗木地表面土壤湿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2.4.1 水分管理 金观音茶叶苗木栽培之后,若天气发生干旱,苗木要浇水。长期下大雨,茶园要排涝,预防茶园积水造成茶苗浸水死亡。

  2.2.4.2 合理施肥 茶苗种植35d左右,可以施一些农家肥,或适当在茶树傍边施一些经过发酵无公害的有机肥料,肥料施后再用细土覆盖肥料,避免造成肥料蒸发,影响茶树的吸收,让茶苗木能及时吸收到肥料,促进茶树生长。也可根外施肥,喷洒发酵0.2%的人尿水或0.2%的尿素水,使茶叶苗木快速生根、根系伸展,及时萌芽加快抽梢。

  2.2.4.3 苗木调查与补植 苗木栽培3个月后,对不同试验地的苗木成活率进行调查,在各试验地里设4个临时样地,各选取30株,检查苗木成活率,并对苗木死亡株数进行补植,具体见表1。

  2.2.5 病虫防治 茶园病虫害要以防为主,防治并举,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无毒害农药防治。

  2.2.5.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种天敌捕食,以虫治虫,或用寄生致使害虫死亡。在茶园常见的捕食昆虫有瓢虫、蟑螂、蜘蛛等,寄生昆虫有寄生蜂和寄生蝇两大类,这些寄生性昆虫都会产卵生于在其它昆虫的卵、幼虫或蛹的体内外致使害虫死亡。

  2.2.5.2 物理防治 在成片的铁观音茶园内,可设置几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减少虫害危害。

  2.2.5.3 化学防治 茶园严禁高毒残留性的农喷洒防治虫害。一般使用低毒农药,在茶叶采摘季节一个月前,根据虫情预报,可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 000倍或80%敌敌畏2 000倍或98%巴丹1 000~1 500倍喷洒。也可用灭螨灵2 000~3 000倍或25%扑虱灵800~1 000倍防治,或用波尔多液、亚硫合剂等药物防治,消灭各种害虫。

  2.2.6 生长量调查 金观音茶叶经过3a的生长,茶叶生长枝叶茂盛,在试验地里设4个样地,对茶树进行调查,各抽查30株,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茶叶生长平均茶树高53.0cm、茶树茎3.4cm、茶冠54.0cm,柿树生长平均树高1.9cm、柿茎6.2cm、柿冠120cm,纯金观音茶叶生长平均茶树高48.0m、茶树茎3.2cm、茶冠48.0cm,具体见表2。

  2.2.7 采茶修剪 由于立地条件好,土壤肥沃又湿润,经过3a的经营管理,抚育施肥,茶树、柿树生长快,茶树、柿树生长良好,枝叶茂盛。为了提高茶叶生长产量和质量,第3年春季春茶采摘后,茶树必须进行适当修剪,才能促进茶树更快发芽生长。茶树修剪后高度距地面一般45cm左右。每年修剪1次,茶树修剪后要施肥,一般施尿素或茶叶专用化肥,以促进茶树生长。每季每hm2平均可产1 500kg干茶。柿树生长良好,树高平均为2.5m,柿树开始开花结果,每hm2平均可产生果1 000kg。

  3.1 成活率分析 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栽培,种植3个月后,对试验(A)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的茶树成活率和试验(B)金观音茶叶的茶树成活率各抽查30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A)的茶树成活率比试验(B)的茶树成活率高2%、茶树高2.0%、茶茎粗4.0%、茶叶树冠大4.0%。可知,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茶树栽培,比纯金观音茶叶的茶树栽培生长良好。

  3.2 生长量分析 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栽培,经过3a的经营管理,试验(A)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茶树生长良好,比试验(B)金观音茶树生长枝叶茂盛,茶树高大5.0%、茶茎粗4.0%、茶叶树冠大4.0%。可见,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栽培生长的茶树,比纯金观音茶叶栽培生长的茶树产茶效果好,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又能产柿果,经济效益高。

  3.3 茶叶质量分析 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培育技术试验,经过3a的经营管理,对金观音茶叶一年四季茶青的采摘。茶叶的采摘一般2~3叶,使用(A)茶青叶片大小,比试验(B)金观音茶叶均匀,叶色深绿,富光泽,叶片新鲜。对茶叶的验青,按鲜叶质量的“嫩、鲜、净、匀”程度进行检测,茶青无杂物污染,茶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茶青制成工夫茶,茶干,外形乌黑,条索卷曲圆,沉重,色泽绿润。经泡,滋味醇厚甘鲜,回甜悠长,香气清芳高强,具有特殊香味“观音韵味”,成为优质茶叶。

  由本次研究可知:金观音茶叶与柿树混交栽培,生产出的茶叶优质,这是因为柿树树冠庞大能遮阴茶树挡住灰尘,保持茶园土壤湿润,从而促进茶树生长,另外柿树可让鸟类栖息消灭害虫,减少其危害茶树。因此,金观音茶叶套种柿树栽培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1]王青天.铁观音茶叶无性繁殖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37(1):26-27.

  [2]高全裕.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园栽培技术[J].湖北绿色科技,2010,5(5):97-99

  [3]林胜杰,王青天.铁观音茶叶无公海栽培[J].林业实用技术,2006,59(11):16-18

  [4]刘新.有机茶生产与管理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1(1):81-83.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旺乡地处景洪市东北,乡内属南亚热带气候,平均海拔为1317.2米,年平均降雨量1600―1700毫米.牟平均气温在18.9―19.7℃,土壤RH值4.0―7.0之间,比较适宜种植茶叶。

  勐旺乡共有耕地面积7万多亩,随着茶叶良种的普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乡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全乡有耕地面积7万亩,茶叶种植面积65576亩,优质茶叶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采摘面积39013.7亩,占种植面积89.29%。近年来推广的优质新品种有.云南大叶系列云抗10、14号、雪芽100号、长叶白毫,矮丰、景谷、景东大白茶.云南小叶系列佛香茶等随着优质良法的不断推广应用,茶叶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均单产在80公斤以上。

  1.2.1坝区海拔1000―1200米区域,此区域热量充沛,土壤类型多为红壤土、富铝土,砂、粘适宜,偏酸性,比较适宜种植茶叶。主要是勐旺坝区,面积47469多亩,约占茶叶播种面积61.86%左右,属高产地类型,耕地坡度小,耕地利用率高方便管理。

  1.2.2山区、半山区:1200―1800米区域,除勐旺坝区外,其余耕地都处于这个区域,种植面积18109亩占种植面积的38.140%。这一区域地型地貌多样,耕地分散、种植小气候多样化,土壤类型较多,肥力差异大,茶叶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管理水平低、分布散、坡度较大、不便管理。

  勐旺乡目前主要以台地优质扦插苗为主,有部分实生苗,还有少数为嫁接名优品种,在种植过程地规划不合理、栽种不科学、(过深、浅、稀、密等因素。过深造成茶苗生长缓慢;过浅容易死亡断行缺塘;过密造成成本加大、生长优势受控、影响产量及管理越稀基本苗不够封不了行、浪费土地、管理费时费工、影响产量。

  2.3.1施肥方法不科学。种植前未施基肥造成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分枝率低、抗病力差;采摘后大量施追肥,造成生长过旺,分枝密而细,采摘面因弱枝、细枝、病枝、下垂枝过多采摘面发芽率虽高,致使芽小、芽弱、对夹叶多、产量低、品质差。茶叶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之一,施肥量不足,则不能满足茶叶生长的需要。茶叶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定值初期至采摘前期需施足基肥及少量多次施追肥,养分充分吸收均形成强壮主干枝,再分化为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形成科学采摘面,在此期茶叶所需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2―3年达到最大值。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增产效果最明显。

  2.3.2氮、磷、钾搭配不合理。普遍存在偏施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和微肥现象。

  3.1合理引导引进优质茶叶品种。茶叶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大优质新品种引进推广。选择适宜品种。应对引进新品种进行小面积多点示范,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适宜种植品种,再向农户推广,并制定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3.2合理密植,科学化种植,提高产量。大力推广优质扦插苗,采用单行单株台地移载,扦插苗苗龄不低于8个月(即上年10月左右扦插的苗次年6月以后移栽),开始移栽茶苗,按要求在已经开挖好的种植台地上挖30m左右的种植沟移栽,栽培的技术要求:株距30―35m,进行移栽每亩可栽1000株左右;选择无病虫害健壮苗移栽,做到深浅适宜。

  3.3科学施肥。品质好坏起决于品种,收多收少在于肥。移栽前施少量底肥,施底肥,每亩均匀撒施15―20公斤复合肥。移栽后雨水结束前施1―2次追肥,每亩施20―25公复合肥加适量磷钾肥。施肥量过大容易引起烧苗,过小造成茶苗生成不良,抗病、抗旱力差,容易死苗造成断行缺塘,施肥原则:少量多次、不远不近、能灌根不埋施禁撒施的原则。

  我乡主要茶叶病害有蟋蟀、茶黄蓟马、茶蚜虫、茶赤星病、褐斑病、炭疽病、立枯病、茶渍病、茶饼病等。各种病害在选用高产抗病强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等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观察它们各自发病的特点,一旦发现,就要适时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1)使用毒饵方式诱杀蟋蟀同时每亩用60毫升敌敌畏加60毫升乐果进行喷施防治茶叶蚜虫。(2)茶黄蓟马防治毗虫啉由杀灭剂与特效助剂1+1全新型配方,专业防治抗性蓟马。它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活性高、毒性低,杀虫快,持效期长等特点凯时KB88,是专业防治黑蓟马和抗性蓟马的特效药剂。两瓶兑水15kg,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均匀喷洒在茶叶片表面。(3)茶饼病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勤除杂草,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茶树抗病力。及时采茶,清除病原,减少病害。发病严重茶园冬季可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封园,早春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发病期间可用0.2―0.5%硫酸铜、0.2%硫酸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00ppm多抗霉素喷施,均可获得良好效果;(4)立枯病防治:①注意排水防涝,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出苗圃烧毁,以减少侵染源进入。②调运苗木时严格捡疫。③于发病初期用0.7%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成50%的多菌灵、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稀释液、黄腐酸盐或75%的百菌清800倍稀释液。(5)茶赤星病、褐斑病、炭疽病防治:一般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是用于叶部的保护性杀菌剂。

  茶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我国作为茶树的原产地,向来以品种多、范围广著称。近年来,随着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被人们所知,茶叶市场越来越紧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茶树因存在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被广为栽培。

  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而特异茶树资源,是依据茶树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特指除基本型以外的、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茶树种质资源。优良的特异茶树种质是遗传技术研究和创新品种方面的物质基础。

  多样性的茶树种质影响着茶树某些特殊的芽叶形态在茶叶新产品中的开发利用,比如,芽叶形态特异的茶树资源――浙江省的安吉白叶茶 1号、福建省的白鸡冠和白芽奇兰,就运用于新产品开发中,目前已经上市销售。由于这些茶叶在形态特征上与常见茶叶不同,而且其氨基酸含量特别高,茶叶滋味鲜爽,受到刚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一些观赏性状强的茶树资源具有形态多样、繁殖能力强、易造型、花期长等特性,因而在盆栽盆景、庭院造景、绿地建设道和路绿化等方面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成为绿化园林的一部分。

  20世纪 6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一项地理学研究技术。茶园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近几年,社会经济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日益变化,共同影响着茶叶的生产,使得茶叶在复杂的环境中风险性和变异性不断增加。再加上复杂的茶叶种植系统包含土壤、植被、茶树品种等诸多要素,每日都会产生的大量数据,其中也包含空间数据。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管理系统与方法进行处理,就会因为局限性而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我国茶场开始引进GIS系统,有效利用GIS所特有的空间信息管理与处理加工功能进行信息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生态茶园主要是在一片茶园上通过人力措施进行组合的生态系统,不仅栽种茶树,还要套种林木、绿肥、农作物、土壤微生物、茶园病虫害及其天敌等生物群落,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使得茶园就像一个小型的“自然界”。在这个生态系统内,茶树的生长可以与茶园生态环境形成和谐统一。

  在生态茶园的整体规划上,可以概括为“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几个字。具体而言,就是有效利用土地,“山顶戴帽”就是将防护林种植在茶园顶部;“山腰系带”就是在茶园道路两侧及周围种植隔离带;“山脚穿鞋”即就是将果树或其他林木种植在茶园底部。

  在垂直配置上,茶园可以形成“乔一灌”2层结构,上层种乔木,下层种茶树,也可以形成“乔―灌―草”3层结构,上层种乔木,下层种茶树,地面种植豆科矮杆作物或绿肥。值得注意的是,生态茶园中应该“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段、坡位的具体情况来统筹兼顾茶树和伴生林木、农作物效益。

  管理土壤,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水土保持等几个方面,这是茶树栽培技术的中心环节。栽植前,为了提高蓄水能力,应做好深翻改土、增加孔隙、熟化土壤等准备工作。定植后,则要依据茶园杂草的生长情况,有选择地在茶季间隙期“浅耕除草”。比如,在茶树“封行”后,要适当减少浅耕除草,而在茶“封园”后,要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深耕。

  管理树冠,修剪是增强树势,获得茶树高产稳产的关键,也是延长茶树经济年龄的有效途。而幼龄茶树还可以通过定型修剪来加速扩大树冠,以达到提早开采的目的。除了修剪茶树之外,还要定期修剪行道树、遮荫树和防护林,使得茶园内合理的密度和遮荫度得到保持,这样可以确保茶园内的透气通风条件,为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条件。

  防治病虫害,一般情况下,茶园可以通过改善透光通风条件,将病虫害滋生的场所消灭。或者可以发挥“小自然界”的优势,利用“弱肉强食”的生物食物链,将专吃茶树害虫的益虫、益鸟或有益的微生物、病毒投放在茶园中,不用施药就可以消灭茶树害虫。

  综上,有效利用茶树特异资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推广生态茶园是我国茶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必然选择。

  “十二五”期间,歙县的涉农相关部门以茶叶生产为基础,逐步做大做强本县的茶产业,在推广优质良种茶的同时,大力推行茶树良种生态栽培技术,茶农的经营效益提高了很多。现就简单的讲讲茶树良种生态栽培技术的具体实施以及注意事项。

  1.选择茶树园地。茶树种植的地域选择很讲究的,一定要找那种周围有林区的地方,因为有山有水,环境清新、空气清爽,适合茶树的呼吸。同时,当地的土壤要肥沃且深厚,并且土质呈微酸性,这样的泥土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当然最好是香灰土了,那就天时地利都占全了。

  2.整理地面开垦土地。先把地面的灌木、树木和石头清理干净,随后把杂草根、树根和竹鞭根等清除掉,尤其是对藤类根系和杂草宿根,一定要彻底的清除仔细,不能留下任何的死角。之后,要把高出地面的土堆给整平,将低洼的地方填充平整。同时,在开垦地的周边要挖掘好隔离沟,在开垦地的中心地带,隔一段距离,设置好水沟,遇到干旱的季节,可以蓄水防旱;遇到雨水过多的涝季,可以将积水排放出去。这样无论是旱涝,茶叶都可以雨水分配均衡,获得丰收。

  3.选用良种茶树树苗,进行种植。选用国家和安徽省推广的良种茶树树苗,比如,浙农139、舒茶早和农抗早等,这些良种茶树树苗能很快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栽种的时候,要进行早、中、晚品种的搭配种植,而且这些良种茶苗一定是要经过了国家的标准检疫的树苗。在种植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单行条栽和双行条栽的穴距,尤其注意在高地或者迎风口的地带,种植茶树的时候,要进行深耕浅种,而遇到低洼积水的地段,要进行浅耕浅种。

  4.解决茶园的肥料问题。要想满足茶树旺盛生长的需要,就必须处理好茶园的施肥问题。在茶园里一般要使用的肥料以农家肥和有机肥为主,特别要注意防止肥料的二次污染,在施用底肥的时候,要把沟挖的深一些,使茶树根部的营养充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种植绿肥和间作豆类作物,这些是茶园积攒有机物质的来源。矮生型的作物作为间种的绿肥最为适宜,比如豆类,这些作物的回归物较多、根系小并且浅,可以提高茶园的土壤肥力,并且和茶树没有共同的病害,黄豆的根瘤菌可以聚集氮肥,它的叶、茎、枝以及豆荚,都可以给茶园提供大量的肥料,还可以吸引大量的蚯蚓,因为蚯蚓以其为饲料,在分解的过程中,使茶园的土壤更加的肥沃。茶园除种植绿肥施有机肥外,还要开辟稳定的自然肥料来源,比如动植物的肥料。茶园每年都会修剪下枝叶和清除大量的杂草,这些枝叶和杂草都可以回归茶园,成为很好的肥料。同时,还有鸟类和牲畜的粪便,能适当的改变茶园土壤的土质结构。另外,在茶园铺盖大量杂草,还可以对土壤有保温、防寒的作用,以及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

  5.对茶园茶树的修剪过程。茶园的茶树修剪注重茶树的定型,多采取低蓬定型,要根据茶树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的进行修剪,一般情况茶园一年都是进行两次修剪,主要是要培养和塑造树冠,修剪出适当的茶树高度。茶树的高度一般控制在六十五厘米左右,基本上属于低矮化,优化茶树的树冠树型,目的在于提高茶树的光能使用率和土地的利用率,最终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要对茶园的茶树进行临时性的修剪,比如早春的时候,遇到了冻害的天气,夏季的时候赶上了干旱或者洪涝,以及有蛀梗虫破坏了茶树枝叶,都要进行及时的修剪,将枯枝和病虫害枝修剪掉。

  6.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园病虫害的控制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学会保护和利用茶园害虫天敌。首先在进行茶园翻地、耕地的时候,要进行人工的捕虫和灭虫,并将发现的虫苞、卵块和病虫害枝叶,进行摘除、清理,这些农艺措施,基本上能达到控制茶园病虫害的效果,使茶园病虫害的发生降到最低。另外,茶园的管理者要保护和利用好虫害的天敌,比如螳螂、瓢虫、黄雀和寄生蜂等,由于茶树的生长特性相对比较稳定,因而形成了茶园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也使得茶园的自然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很多。自然生物种类的增加,也提高了防治病虫害的能力,使茶园的茶树健康、快速的生长,生产出的茶叶也品质优良。

  1.茶树定型的高度问题。茶园的茶树一般定型在六十五厘米左右,有利于茶树体内营养的运输和利用。作为营养物质的氮磷钾和无机盐,从茶树的根系运送到茶树的枝叶,由于距离比较短,运送起来方便,能量消耗的也相对较少,这就是为什么茶树的定型低矮化了。

  2.茶园留养的杂草问题。在茶园留下来的杂草,最好是那种根系小、叶子大和茎秆比较粗的,因为这样含有的氮磷钾就多,累积的有机物质品种也多,对茶园茶树营养的提供也会增加。

  3.控制茶树病虫害的问题。在茶园进行灭虫害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仔细,千万不要误杀了虫害的天敌,比如飘虫的幼虫,还要合理的利用生活在枯枝落叶和土壤中的蚯蚓等分解动物、生物的作用,经过它们的分解处理,对土壤的疏松效果较好。

  安徽省的歙县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这些年,在歙县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农业委等相关部门的带动下,以“夯实茶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徽茶产业”为特色目标,调动了广大茶农种植良种茶苗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歙县的茶叶生产走上了正规,不仅增加了茶农的收入,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总体发展。

  [1] 邬发田;;推广夏秋名优茶新技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生产规模。据统计,至2003年5月,全市林业用地宜果宜茶面积30.50万亩。已栽培果树、茶叶面积20.洲万亩,其中果树19.88万亩、茶叶1.娜万亩;已投产面积12.79万亩,其中果树12.13万亩、茶叶0.36万亩;总产量96318吨,其中果树95982吨、茶叶336吨。在全市42个统计单位中,栽培面积超过2万亩以上的有5个镇,依次是红场镇魂.00万亩、雷岭镇3.8tl万亩、西肪镇2.76万亩、金玉镇2.20万亩、谷饶镇2.03万亩,合计面积Itl.83万亩,占总面积70.92%;而其他37个统计单位合计面积6,。8万亩,占总而积29.()8%,其中面积50亩以下的有,个,51~1000亩的有14个,1001~3000亩的有8个。

  2.科:类结构。我市林业用地果树、茶叶有50多种,主栽树种20个,主要是荔枝、杨梅、橄榄、青梅、余甘子、柿、桃李、龙眼、香蕉、柑桔、林擒、芒果以及茶叶等。面积超1万亩以上的有7种,依次是荔枝5.79万亩.占27.66%,总产量15745吨;杨梅3.()7万亩,占14.67%,总产量17900吨;橄榄2.34万亩,占11.20%,总产量9训1吨;青梅1.65万亩,占7.91写,总产量398,吨;余甘子1.〔,l万亩,占7.23%,总产量4搜08吨;柿1.()(5万亩.占5.08%,总产量72471吨;茶叶1.03万亩,占4.92%,总产量336吨。

  3.生产水平。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我市果树、茶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主要体现在分散经营,规模化程度不高;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体系尚未形成,栽培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尚属起步;果品综合开发程度差.产品加_〔附加位低,商‘}}:流通不顺畅等问题仍很突出,导致在同等川地条件卜,产量产值差距很大。果树产量每亩16。一1758公斤.平均772公斤.产值1511元;茶。1一产f亩一()一3洲公斤.平均洲公斤.产值1880元

  1.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够茶果业生产仁要在较为边远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而It前期击要较多的投人。当前,政府在政策卜、资金卜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2.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区(县)、镇林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人员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果、茶栽培管理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及「{寸进行应J刊推广.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优良品种比例偏少。全市林业少11地果树、茶叶优良品种所占比例仅31.83%.其中荔枝优良八占种比例最高.也只达55%。

  4.栽培管理水平不高。由1缺乏科学规划,在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没有按J营、体区域布局要求,全市果园、茶园大多数属农户分散经营竹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竹理难于实现。

  5.抛荒果园增多。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导致许多地方大片果园丢荒。因此.需要通过租赁、转包或转租等方式,加快土地向种针果茶能手流转集中。

  6.龙头企业带动和综合开发程度低。我市果产品的采后处理、贮藏、加工、运输、流通等产后开发较差,市场开发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产品的进一步增值。全市果品产后处理率不到5%,仅有占总量2。%左右的果品采取了低水平的贮藏、加工、运输和异地市场流通。

  1.资源优势。我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果树、茶叶栽培。目前我市栽培的山地果树主要有荔枝、杨梅、橄榄、青梅、余甘子、柿、林擒等l()多种.是全省山地果树种类最多、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之一。许多名优品种在全国各地享有盛誉.并形成一定规模。如潮阳西肿的乌酥杨梅、潮阳金玉的三棱橄榄、潮南雷岭的荔枝、潮南红场的青梅、澄海的樟林林擒、南澳的桔红等。

  2.区位优势。我市位于粤东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毗邻台湾、东南亚各地,港、澳、台同胞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侨众多,侨乡优势明显。汕头又是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市场开发与建设经验丰富,这些条件都有助于我市果品产业化与WT(一)接轨发展。

  3.技术优势。我市现有与果树相关的科研机构有2家.拥有较强的、潜在的专业技术优势,积累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尤其是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通过鉴定的《三棱橄榄的繁育与应用》、《潮汕地区优质杨梅品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等科技成果,已为我市的果树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1.明确发展思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强化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加快产业化步伐,积极开拓市场.使山地果树产业真正成为汕头林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编制《汕头市果林生态林业区总体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我市林业用地果树、茶叶发展的重点是杨梅、橄榄、青梅、荔枝、油甘、柿、番荔枝以及高香型单丛茶等。

  2.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引进业主或引导有种植果茶经验的耕山专业户,通过租赁、转包或转租等方式,加快土地向种管果茶能手合理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建立水果协会,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形成科学的发展水果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采用“公司十基地一农户”的形式,促进果树龙头企业、业主与果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科学生产格局。

  3.建设示范园区,起示范辐射作用。在潮南区雷岭设立荔枝丰产示范园区,红场设立青梅、茶叶丰产示范园区;在南阳区西肪设立杨梅、柿丰产示范园区.金玉设立橄榄丰产示范园区,谷饶设立余一甘子、桃李丰产示范园区;在澄海区东里设立林擒丰产示范园区,为广大群众种植果茶起示范、辐射作用。

  4.果茶生产工作的重点。还)种植方面,重点做好潮南区雷岭、红场、沙陇、肿岗、两英、成l月、仙城;潮阳区贵屿、谷饶、金玉、关埠;澄海区盐鸿以及南澳县的种植工作。②低产低质林分改造方面,币点做好潮南区雷岭的荔枝.红场的青梅、茶叶、橄榄、余甘子.两英的荔枝;潮阳区西肿的杨梅、柿,金长的橄榄、杨梅,谷饶的杨梅、余甘子、桃李、柿以及南澳县的茶叶等改造工作。味基地建设方面.爪点做好潮南区雷岭的荔枝,红场的青梅、茶叶,两英的橄榄;潮阳区西肿的杨梅、柿,金玉的橄榄,谷饶的余甘子、桃李;澄海区东里、盐鸿的林擒等10个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5.建立健全果茶良种繁育基地。汕头市林科所正在筹建潮汕名、优、稀果树茶叶良种繁育从地8()()亩.设立品种园、母本园、采穗圃和苗木培育中心。将严格“三证”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良种化、优质化。同时,开展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区域试验、一表征.并对现有的优良品种进行提纯复壮。

  油茶树作为我国一种特有的树种,属于重要性的经济类树种,油茶树的主要特点是一年四季根深叶茂、浓郁茂密,水土的保养效果好,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防火、绿化以及装扮树种。除此之外,油茶树的茶籽还可以用于榨油,茶枯还是很好的化工原料以及肥料。而且油茶树的适应能力非常好,可适合大面积的种植,因此,推广油茶树的栽培很有必要,需要采用好的种植技术来实现油茶树的高效高产。

  贵州省铜仁市是我国油茶发展最快的几个地区之一。玉屏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种植的面积曾经达到了25万亩,油茶已经成为玉屏县发展林业的支柱型产业,其农村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油茶被视为“摇钱树”。1958年,玉屏的油茶量创造历史的新高,达到了195万kg,为国家和社会提供40万kg的茶油,产量居全国1100个油茶县的第二位,被授予了“油茶之乡”的美誉。2007年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荣誉称号。

  山地丘陵的海拔通常小于500 m为最好。坡的朝向最好是东南坡、南坡坡度。缓坡地的坡度最好约为150°,不能超过300°。最好的pH值应该是5.0~6.5,偏碱性和中性的土壤不适合种植油茶。土壤土层的深度要大于80 cm,土质肥沃、疏松、排水、通气以及保水性能都要求很好,石砾的含量不宜大于20%。地下水位要求小于1 m。

  为了有利于水土保持,造林整地采用大穴整地。穴大50cm×50cm×50cm,表土回填,每穴底施复合肥1.5kg,与土拌混均匀,再垫黄心土堆起龟背形。造林密度每公顷1200株,成品字形排列。栽植苗木时应切除主根,用ABT生根粉处理。根系不能接触底肥,表土不能盖住嫁接口。

  采用良种苗木上山造林。以植苗造林为主,采用1~2年生种无性系嫁接苗或1年生良种实生苗。1年生实生苗高20cm以上,2年生实生苗高40cm以上。需长途运输的苗木,应适当修剪主根和密集的枝叶,尽量多带宿土或黄泥浆根。

  植苗造林季节主要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苗木培育情况而定,一般在2~4月份雨季或雨季的阴天或小雨天气造林为宜。造林密度可采用2.5m×2.5m、2m×2.5m和2m×3m三种。植苗造林应做到“三埋一提三踩”的原则。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积水,造成水渍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圃地根际1~1.5cm为宜。

  新造油茶林可采用林地间作,以耕代抚,前3年中每年需要对其抚育2次,以提高油茶林的生长速度。油茶林的萌芽能力较强,枝叶繁茂,对透光通风十分不利,应该及时地修剪树枝,修剪的最好时间是春季以及秋冬之际。

  对油茶林施肥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施加时宜采用1%的进口的复合肥液,1年5次。还需利用环沟施加有机肥,每公顷12000kg。在施肥时,还应注意:一是间种绿肥,二是茶枯茶壳还山,三是追施氮、磷肥。施肥方法:冬季施土杂肥,每株约30kg;春季施以氮、磷为主的复合肥,每株1~2kg。根据不同的季节,施加物质含量不同的肥料。施肥还应在茶树一侧挖一个弧形沟,再将肥施加到沟内,最后把土盖上。以农家肥为最好。

  危害期:6~10月。防治方法:灯光诱杀成虫;幼虫期喷洒BT乳剂或40%绿来宝乳油,或施放白僵菌粉剂。

  危害期:4~10月。防治方法:杀虫灯诱杀成虫;冬季翻耕,杀死越冬蛹;喷洒25%爱卡士乳油、5%速杀威乳油、或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

  危害期:5~9月。防治方法:冬季翻耕,杀死越冬蛹;成虫幼化期的虫灯诱杀;10%吡虫啉、BT乳剂、5%甲维盐水溶剂喷雾,或施放白僵菌粉剂。

  危害期:3~5月。防治方法:人工扑捉幼虫;喷洒25%灭幼脲Ⅲ,0.36%苦参碱水剂。

  危害期:3~9月。防治方法:人工扑捉幼虫;喷洒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蛀虫清500~800倍液。

  危害期:5~8月。防治方法:人工扑捉幼虫;喷洒2.5%天王星乳油,或5%锐劲特乳油。

  危害期:5~10月。防治方法:产卵前,放黑缘红瓢虫等天敌;加强抚育,剪除病虫枝;弱虫期喷洒蚧必治或15%金年好乳油。

  危害期:6~9月。防治方法:及时剪除虫枝;冬季向枝干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未形成蜡质时,喷洒25%高渗苯氧威可湿性粉剂或20%速克灭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危害期:4~10月。防治方法:剪除受害枝;人工扑捉成虫;幼虫初孵期用敌敌畏乳油150倍液毛刷涂杆;虫道内注射20%吡虫啉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

  症状:果实,初发病时为黑褐色或红褐色的小点,后扩展为黑色圆斑,常自病斑处纵向开裂;叶,病多在叶尖或叶缘发生,呈半圆形或不规则,黑褐色,病部生小黑色点子实体。

  防治方法:砍除重病株;在病果初发期选用果力士喷洒,每隔15d,连喷3次;或定期喷洒50%赛力散;或喷洒多菌灵、退菌特。

  症状:病斑初呈半圆形或圆形,水渍状,在阴雨潮湿时,迅速扩展为褐色斑。后期病斑上散生土黄色粒状子实体。

  防治方法:人工修剪、疏伐;冬季清除树上或地面的病叶 、病果,消灭越冬病菌;用果力士或1%波尔多液和0.5%赛力散喷洒,发病高峰期喷洒退菌特或托布津。

  症状:黑色煤状物先在叶正面沿主脉产生,后逐渐覆盖整个叶片,严重时全株发病。

  防治方法:及时砍伐和除去病枝;喷洒石硫合剂,夏季用波美0.5~1度液,冬季用3~5度液。如蚧雷害虫发生严重,可喷松脂合剂12~20倍液。

  除了需要具备具体的种植技术外,栽培油茶树还要分析具体的种植成本,根据近几年我国的油茶树种植情况及产量、成本分析,得到了表1的数据。

  油茶栽培技术包括多个方面,如何可以做到高产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这其中林地选择、育苗、整理和修剪、虫害的防治等是核心内容之一,只有同时做到这些,才可以保证油茶的高产,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2]徐小军,王育芳.上犹县有机油茶栽培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12(4).

  [3]胡国华.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6).

  兴宁市素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称,也是全国油茶示范县(市)。截至2016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1.7万hm2,其中老油茶面积0.5万hm2,新植1.2万hm2,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罗浮、罗岗、大坪、黄陂、黄槐、石马、新陂和南部的径南、新圩、水口等镇,现挂果面积约1万hm2。据统计,茶果总产量约3.75万t,茶籽总产量约9 375 t,油茶产量约2 343.75 t,油茶年产值约3.2亿元。建成33.3 hm2以上的油茶基地32个,其中66.7 hm2以上的油茶基地25个,创建了“树人”“阳康”“山茶树”等油茶品牌。为进一步提升茶农的经济效益,现结合实践对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油茶为常绿乔木,茶树高为2~5 m,树皮多为光滑的淡褐色;叶片为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有柄,叶片长6~10 cm、宽2~4 cm,叶片叶端较尖、基部楔形,且边缘有细锯齿,革质,单叶互生。油茶花为腋生或顶生,多为白色两性花,花直径为3~5 cm,倒卵形;雄蕊多,雌蕊少,雄蕊排成2 轮,且花丝在花朵基本形成束;硕果,果实形状为橄榄形、扁圆形、桃形或者球形,果实直径多为2~4 cm;每个果实内有种子4~8粒,种子为黑色或者褐色的三角状,并伴有光泽。

  由于实生油茶和嫁接油茶结果期和进入盛果期的时间不同,所以目前油茶多采用嫁接方式进行繁殖。油茶生长周期为260 d,适宜生长温度为15~18 ℃,最低温度为-10 ℃,年积温为4 500~5 200 ℃,年降雨量约1 000 mm。秋末冬初油茶开花,且四季花果不断,其花果易受寒潮、秋旱等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使油茶绝收。油茶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好,加上其根系较深,因而种植在土层厚的土壤中好。

  油茶适应生长在海拔500 m以下的山岗、丘陵以及平原等地区。造林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且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土壤,同时避免选择阴坡、积水洼以及高山等地区。如果造林地为山丘或山岗,要求其坡度低于25°。对造林地进行整地,可以起到加深土层厚度、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功能和通气性等作用[1]。

  油茶整地方法主要有全垦、带垦、穴垦3种,不同种植地适宜不同的种植方法。在平整的田间或者缓坡地可以采用全垦的整地方式,垦深以24~30 cm为宜,并将造林地中树根、石块等杂物清除,行距、株距分别为2.5、2.2 m,并定点挖长宽均为0.6 m、深0.45 m的种植穴。带垦和穴垦适宜在坡度较大的山坡、丘陵以及山岗等地整地;带垦要求环山开带,外高内低,并将带宽控制在1.5 m左右,带垦直接按株距进行定点挖穴;穴垦直接在造林地按照株距进行定点挖穴。根据油茶的生物学特性,油茶种植密度宜控制在1 800株/hm2。为了保证油茶生长过程中养分充足,可以结合整地施适量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最好[2]。

  由于嫁接油茶比实生油茶更早进入开花期和盛果期,所以油茶种植以嫁接为主。选择一至二年生嫁接苗,要求幼苗根系发达、顶芽饱满、苗高30 cm左右、地径0.15 cm,同时尽可能选择营养繁育嫁接的壮苗。油茶种植时间一般在“立春”至“惊蛰”之间,于油茶芽萌动期之前移植,移植时应选择阴天或者小雨天,防止因阳光直射影响其成活率。种植时,将油茶幼苗连带营养土一起置于种植穴中,培土压实,栽种深度以嫁接口露出地面1~3 cm为宜,沧愣ǜ水,最后覆盖一层松土,堆成馒头形[3]。

  为保护油茶根系,同时防止出现杂草与油茶苗争水、争肥等情况的发生,可在幼苗种植后的第1年对幼苗林铲草1~2次。第2年进行松土、培土、扩穴以及除草等田间管理,并通过扩穴将油茶连成一片。为保证油茶苗有充足的基肥,需对油茶林进行施肥,主要在油茶树叶缘外挖对称沟或曲尺沟(宽40 cm、深30 cm),并在沟内埋上1∶1的基肥和磷钾肥。定期检查油茶林,若出现缺株、病株,要根据实际情况补种同龄壮苗,同时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适当进行修剪[4]。

  成林管理主要为翻土垦复、修剪和肥水管理等。翻土垦复每年进行1~2次,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冬季和夏季,即冬垦和夏垦,冬垦、夏垦的深度应分别控制在20~25、10~15 cm;修剪以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等为主,并根据油茶生长情况进行适度修剪,以增大油茶受光面积。油茶成林的肥水管理方法与幼林相同,但是要适当增加肥料,以每年加施土杂肥50 kg/株为宜,肥料中氮、磷、钾的比例以1∶4∶3为宜。

  [2] 王刚.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45.

  油茶属于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它的种子可以榨油,故而叫油茶。油茶目前主要在我国南方种植栽培,属木本油料树种,其油质较清亮,营养丰富却味苦。长期食用茶油,可以起到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还对动脉硬化等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油茶养生的推广,油茶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南方地区油茶种植面积也迅速增加。但是很多茶农还是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种植管理技术,导致了油茶产量过低,茶油品质不佳。根据目前茶农的栽培情况,分析良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对茶农提供栽培技术指导以及提高茶农的经济收入极其重要。

  根据油茶的适应性来选择种植地。良种油茶的适应性很强,温度和阳光会直接影响它的生长和结果。南方广大丘陵都可以大面积种植,德宏州油茶在海拔1000~1800 m均可种植,宜选择土层较厚(一般70~80 cm),酸性土质,排水良好的山地。林地选择好后,应根据当地条件设置好道路和排水系统。

  根据林地的基本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整地,整地应在造林前4~5个月进行,这样,可以使土壤得到充分的暴晒。

  如果坡度比较陡,而且坡面不平整时,可以使用穴状整地。挖穴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填表土让其营养回流,再填心土让其利用吸收。

  坡度大于100的山地,进行整地时,可采用带状整地,沿水平方向整成梯状面。

  在林地选择为丘陵地,地形小于100的缓坡,可以选择为全垦机械整地。整地后可以沿着等高线 cm的拦水沟,以防水土流失。

  良种油茶苗是油茶高产的基础,根据油茶的良种性状和应用情况来分析,各地种植的油茶苗都要选用经认定(审定)的良种,苗高>

  30 cm,地径>

  0.3 cm,根系旺盛,没有病虫害、顶芽饱满的2年生芽砧嫁接苗种植,因嫁接苗要比实生苗提前一到两年结果,并且生长期相对稳定。例如德宏州油茶造林选育德林油系的良种油茶嫁接苗,而江西省则采用长林系的良种油茶嫁接苗。而且在造林时一定要多选用品系,促进授粉过程的顺利进行。选择油茶良种苗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

  如果当地条件较好,就要采用相等的株行距,3 m×3 m或2.5 m×3 m,确定密度后,沿水平方向进行打穴栽苗,穴的深度在50~60 cm。

  在种植前对穴底要进行充分施肥(施基肥要结合回土进行),施以10~15 kg的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或施入0.5 kg钙镁磷肥作为基肥。然后再进行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复土高出地表14 cm左右,将穴填满堆成馒头状\[2\]。

  油茶的造林时间一般选择在5~8月雨季来临时较好,在已回填好的穴中,挖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相符的种植穴,将苗栽种,栽种时应选在天气阴凉时进行。种植前,先对苗木进行脚杈、过长主根、过长苗木的修剪,并抹除嫁接口以下的萌芽,栽植时一定要做到深浅适度、栽紧、栽正等条件,以提高成活率(务必做到一提,二踩,三填实),栽植时,袋土顶面与种植穴面水平为标剩四周回填土,保证回填土的高度处于袋土面2~3 cm。

  苗木造林成活后,在当年的11月份左右,要及时解除捆绑在嫁接口上的绑带,解绑时要用锋利的刀片轻轻解除,避免造成苗木折断。造林后要及时除去砧木上的萌芽,要随见随抹。

  在旱季来临前,一般10月份,先铲除苗木周围直径1 m左右范围的杂草,然后用地膜或稻草覆盖保湿,到第二年雨季来临时,一般6月份才可以揭除。

  种植后第1、2年要对苗木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对缺塘苗或死亡苗进行标记,到第二年雨季来临时6~7月份,用符合规格的良种苗进行补植。

  造林后1~3年,树体小,行间空旷,可在行间种植矮杆作物(如花生、黄豆等),即可增加收入,又可保水保肥。但不可种植高杆作物和藤本植物,以防影响造林成活率。

  油茶栽种当年对其进行拔除树蔸杂草,一般不松土,从第2年开始,每年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5~6月份进行除草松土培蔸,第二次8~9月份进行,由于幼林苗木根系短浅,中耕深度一般3~5 cm\[3\]。

  幼树期,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主要施以氮肥为主,再结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这三个季节的树梢,再根据树龄的大小从少到多进行施肥,并且逐年提高。幼树定植的当年可以不施肥,也可以在9~10月等苗木恢复生长后适当施入25~50 g的尿素或复合肥,从第二年开始,3月份对每株施入80 g左右速效氮肥;11月上旬施5~10kg的粪肥,以供过冬。随着树体的增长,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可逐年增加。

  种植后前3年,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促使树冠迅速扩大,对幼树进行整形修剪,主要以培养合理的树体结构和丰产的树冠,通过修剪使幼树达到树冠层次分明,主枝明显的圆头型树形和纺锤状树形。造林待苗木成活后,在距嫁接口40~50 cm处摘心,抑制高生长,促进侧芽生长,当侧芽长至30~40 cm时,选择方位合理的3个侧枝培养为一级主枝,当一级主枝上的侧芽,长至30~40 cm时,选择方位合理的3个侧枝培养为二级主枝,依此类推,一直到四级主枝,即可挂果。

  成年油茶树有抱子怀胎的特点,发芽、孕蕾、状果长油、果熟花开等,循环不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对成年油茶分季节进行施肥。春季发芽一般在早春时,采用环状施肥的方法施以氮肥和适量的钾肥0.5~0.75 kg,以促进发叶、结果保果;冬季采用条状施肥的方法,施以1kg左右的钾肥、磷肥,以固果防寒\[4\]。看树进行水肥管理,对成年油茶树多施以氮肥和磷肥,有效的固果和促进花芽分化。

  油茶树的成长离不开光的照射,它是喜光的常绿树种,对树冠大的成年树进行修剪,充分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产量。对成年油茶树的修剪时,应根据树形、品种生长习性、树势等特点,对树苗修剪以轻剪为主,修去过密枝、重叠枝、病虫枝、寄生枝、衰老枝等,对树冠的下部和内部进行重修剪,中部和上部轻修剪。生长强的重修剪,生长弱的轻修剪,每次修剪一定要适当,有利于对阳光的吸收。修剪后加强油茶树体的管理,及时的抹芽,以预防养分的过度消耗。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病果或叶缘、叶尖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感病后会使叶片、果实脱落,叶片脱落后会整株死亡,在成林油茶林中会成片感染。

  防治方法:冬季清理病枝病叶,每年4、5月份用1%波尔多液喷施整株。每隔15 d连续3~4次喷施。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病果或叶缘上出现黑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然后慢慢扩大,感病后会使叶片、果实脱落,严重的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在冬季和早春之际剪除病枝与有病蕾,摘除病叶、病果,对大树和大树干进行刮治,刮口处进行75%浓度的精酒消毒,根据当地的条件,喷药防治,在早春新梢上喷洒1%的波尔多液,6~9月每半个月喷一次1%的波尔多液,10月底、11月初、4~5月中旬各喷一次,可减少病害。

  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时极易发生,病菌主要从伤口或幼嫩表皮侵染,使植株根部腐烂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30%憾玖樗剂,稀释500倍灌根;或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按1∶10和土拌匀,撒在根部。

  油茶主要虫害有金龟子、象鼻虫、油茶茶梢蛾等。油茶虫害预防主要以营林技术为主,加强对林地的抚育管理,培养强健的油茶树体,保持园内和树体通风透光,以减少虫害的发生,提高油茶树的抗病害能力。要随时观察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病虫枝,要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

  从油茶的择地、整地、造林、抚育管理和主要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要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达到高产的目的,必须选择优良的种苗,进行科学的种植和科学的管理,把握好油茶从育苗到成年树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维护,以防止病虫害对树苗的危害,提高油茶产量和茶油质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1]李平英,张育平,李美英.良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5(8).

  [2]王春芳,董春燕.南方油茶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6).

  [3]莫宇涵.油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园林生态,2015,15(68).

  安溪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福建省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近年来,乌龙茶市场得到了客商的极大关注,各地纷纷投资生产乌龙茶,从而带动了全国乌龙茶消费的热潮。为此,大力引种高香型乌龙茶品种栽培示范,现将高香型乌龙茶在茶业新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一是严格选地。按无公害茶叶生产和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pH值4.5~6.5、有机质>

  1.5%、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以下、水源充足的红黄壤土地块。生产基地选择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交通方便的缓坡地带新建茶园。二是统一规划。茶园的开垦按规划要求,合理布局茶行及配置茶园遮荫树。把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机械化耕作为重要目标,严把质量关,进行科学劈山,尽量合理多保留一些原有植被,防止砍光烧光,造成大片生产基地阳光曝晒和水土易流失。选择能与茶树共生互惠、主干分枝部位较高、病虫害少、与茶树无相同的病虫害、能扬茶树之长、避茶树之短、适宜当地种植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优良树种给予保留,也可零星间隔栽种一些杨梅等经济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1]。三是表土回沟开垦。先开路后建园开山,心土打梗,表土填回定植沟,自下而上开垦。坡度在15~25°的山地,开等高梯层,台面等高,外高内低,外有土埂内有节节沟。台面宽2m以上,定植沟宽深均60cm,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株距20~30cm或40~50cm,行距160~200cm,挖定植沟与表土回沟同时进行,施足底肥。在水沟边每隔15~20m设1个宽2~3m、深1m的水池,利于蓄水抗旱,减少水土流失。坡度在15°以下的山地,顺坡种植。然后在规划好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10~20cm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挖松25cm左右,施入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入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一是选用壮苗,严格检疫。选用无检疫病虫害的苗木,自繁或外地调进的苗木均要严格检疫,防止检疫病虫害进入茶园。二是适时栽植。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

  一是茶园消毒与铺草保水保温。用0.5~1.0°Bé石硫合剂进行全园喷施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茶园冻害发生。对幼龄茶园进行铺稻草覆盖,以保蓄土壤水分,稳定土温,提高抗寒能力,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翌年春后期翻埋入土,增加有机肥来源,提高土壤肥力。二是茶园土壤中耕管理。中耕在春茶前进行,每年1次,深度10~15cm,以有利于春茶萌发和新梢生长;深耕具有较强的熟化改良土壤、增厚活土层、减少翌年茶树病虫发生等作用。各种类型的茶园深耕均在秋茶(或冬季)结束后进行,并结合喷洒石硫合剂和全面清园工作。三是客土培园。无公害茶园在每年茶季结束后将客土挑入茶园行间。填土时,要求不同性质茶园客入不同质土的土壤。黏性土茶园客入砂质红壤土;砂质土茶园客入黏性土,衰老茶园则客入红壤心土[2],厚度10cm以上,分批、分期、分步进行。

  茶园选用的肥料有农家有机肥、化肥、复合肥、叶面肥。其中,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入,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之比为1∶1为宜;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茶前30d以内;最后一次叶面肥必须在采茶前20d喷施;全年化肥施用量不能超过总施肥量的20%;复合肥营养较全面且便于运送施用,常选用氮、磷、钾比例均为15%的国产复合肥,或氮、磷、钾比例均为16%的俄罗斯三元复合肥,可以选用氮∶钾为15∶10或氮∶磷为20∶16的二元复合肥,如福隆复元混合肥、肥力高生物固氮有机肥、大统微生物有机肥等;叶面肥,如0.2%硫酸锌,可提高鲜叶中橙花叔醇的含量,增强乌龙茶香气,也可施用硫酸钾、金必来等叶面肥料。一是重视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早施指基肥施用时间应适当提早。施肥时间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内进行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适当加深凯时KB88,提高茶树的抗逆性,确保安全过冬。成年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达25cm以上;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无公害茶园的基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幼龄茶园施农家肥22.5~30.0t/hm2或施商品有机肥4.5t/hm2,配施磷钾肥各375kg/hm2。二是因地制宜施追肥。春秋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乌龙茶生产的黄金季节,这一时期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要使春茶生长多而快,仅依靠基肥的营养是不够的,必须配合追肥予以补充。施复合肥、化肥共3t/hm2,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节开采前30~40d施用为宜,各种肥料种类占总量的比例因树龄不同而不同,幼龄茶园氮∶磷∶钾为2.0∶1.5∶1.0;成年茶园氮∶磷∶钾为3∶2∶1,并增施含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进品质。三是巧施叶面肥。必须合理掌握,量质兼顾。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附有检验登记证书的叶面肥;选用一些既可提前萌发和采摘,又可弥补茶类香气成分的营养元素;喷施时要将叶面正反两面都喷湿喷匀,发挥叶子背面吸收能力强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一是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幼树一般要进行3~4次定剪,春、夏、秋季都可进行,以春茶茶芽未萌发前的早春3月为最好。第1次定剪在茶苗高30cm以土时进行,离地15~20cm处水平剪去;第2次在原剪口提高15~20cm左右即离地30~40cm处剪去;第3次在离地55~60cm左右剪去;第4次在离地60~70cm处剪成弧形并培养树冠。第2~4次定剪都是对在上次定剪基础上所萌发的茎粗0.4cm以上、展叶数达7~8片叶以上、已达半木质化的枝条进行的修剪。幼龄期间贯彻以养为主、适当打顶的采养方法,即在茶梢生长达到定剪高度以上进行打顶采,坚决防止早采、强采和乱采[3,4]。二是定型后茶树轻修剪。生产性茶园树冠更新秋末茶季结束,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前及时进行轻修剪,水平略带弧形地剪去树冠以上3~5cm的茶枝,同时剪去突出枝、病虫枝、衰老枝等枝条;对由于经多次采摘后树冠面参差不齐的,在春茶前、春茶后或茶季结束后进行深修剪,水平略带孤形地剪去树冠面上10~15cm以鸡爪枝为主的茶枝。

  合理采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采养结合;二是量质兼顾;三是因地因树因时制宜。高香型乌龙茶在茶业新区无公害栽培的采摘,以春季当茶蓬上有10%~15%、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即行开采;及时分批采摘[5,6],采用“春秋留鱼叶、夏留一叶”的采摘方法,尤其要注意夏季采净该季极易形成的对夹叶。霜降节气前后,或11月上旬前结束茶季进行封园。

  [1] 陈勇.高香型乌龙茶品种特征特性及其在新茶区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141.

  [2] 林心炯,郭专,姚信恩,等.优质乌龙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经验小结[J].茶叶科学简报,1988(4):10-13,6.